不想当理财高手的省钱鬼才不是一个好导演
《海王》这部影片无疑成为了当下最火爆的作品,票房已经突破14亿,并且依旧在持续飙升,足以见证其火爆程度。作为观众的我们,除了欣赏电影本身,更热衷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温子仁导演,被许多人誉为“拯救了DC”,他的执导生涯中展现出的独特才华令人惊叹。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常常能在低成本制作下打造出高品质的恐怖佳作,因此也被冠以“高性价比”导演的荣誉称号。
《海王》这部影片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奇幻壮美的海底世界,庞大的水下海战令人叹为观止。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是如何用1.6亿美元实现的,这在媒体看来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毕竟,像《复仇者联盟3》和《蝙蝠侠大战超人》这样的大片成本都超过了3亿美元。
温导是如何做到的呢?他有着一套独特的省钱之道。对于电影中的水下景色,虽然特效费用不能节省,但剧组发明了一种名为“tuning fork”的机器,让演员通过挂在身上的机器营造出在水中的漂浮感,大大降低了后期的工作量。
电影中,海王弟弟奥姆的扮演者帕特里克·威尔森除了是温子仁的御用演员外,两人还是好友。对于好友的吐槽,威尔森可是毫不留情。他为了省钱,连自己的发型都一丝不苟地板正起来,因为头发制作漂浮感可是要耗费大量的特效费用。除了奥姆外,电影中的维科也采用了这个“省钱”的发型。
除了特效方面,温导还十分注重现场特效手段,大量的士兵和海沟族人形怪物都是通过演员穿上塑胶模型和盔甲来呈现,又省去了一笔开支。而黑蝠鲼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更是让温子仁省钱的“典范”,他要求演员在配音时头上套垃圾桶,以模拟黑蝠鲼在头盔中的声音,这样又省去了制作声音特效和混响的费用。
温子仁不仅严格把控电影的制作成本,还亲自上阵客串角色,能亲自上阵的戏就不要麻烦别人。在电影中,这个蒙着脸的海盗小兵就是他客串的。在电影的后期宣传上,温子仁选择了静态广告投放,并且将海报放到游泳池下,这样既与《海王》的主题相贴切,又十分吸引游客,最重要的是,宣传成本非常低。
生活中的温子仁也贯彻着“能省就省”的理念,不仅自己省,还要带着身边的人省钱。他与海王和湄拉一起坐飞机时,只买了一个头等舱,两位海底夫妇只能“蹭位”,虽然他们乐在其中,但还是要为海王的舒适度捏一把汗。
《海王》不仅是温子仁导演的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他省钱艺术的完美呈现。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温子仁的独特才华和省钱智慧,让我们不禁感叹,《海王》其实是隔壁温村最会过日子的子仁哥的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