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如何历久弥新
深掘文化根基,共筑自信之基
一、坚守核心价值,夯实文化基石
坚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神品质及价值理念,如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舍生取义”,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我们需深入提炼其精髓,摒弃过时或陈腐的部分,明确我们的文化本源与发展方向。不仅如此,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也是我们延续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祭孔大典,经过千年的传承与调整,褪去崇拜色彩,回归其本质——一种德育的实践活动,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二、创新驱动,为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传统文化,让古典艺术与现代审美碰撞,擦出别样的火花。如同《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合,让我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崭新魅力。以三星堆的“川蜀小堆麻将”、孟苑的多元展示等案例,通过IP形象、生活化的设计,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消费场景,让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生。
三、多元融合,共拓文化发展路径
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我们应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融合。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力量,扩大文化的传播覆盖面。通过教育体系改革,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年轻人群对文化的认同,为文化的未来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四、实践引领,让文化扎根群众生活
文化传承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应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例如,苗绣产业化的实践助力扶贫,永庆坊的“微改造”保留历史街区风貌,都是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通过社区活动、文旅融合等形式,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实现从“博物馆陈列”到“活态传承”的转变,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我们的古文化,历久弥新。这需要我们守住根脉,激活基因,拓宽边界,深化价值,形成“保护—转化—传播—应用”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自信的深层建构,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