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提高薪资(美国通胀背后的故事:企业“借机
美联储正在采取加息策略以抑制通胀。随着鲍威尔持续呼吁加息,美国的利率正在逐步上升。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Paul Donovan在最近的文章中指出,尽管人均工资增长呈现负值,通胀和消费需求依旧旺盛。常规的通过创造闲置产能来压低工资以控制通胀的方法,在此次情境下似乎并不奏效。
Donovan分析,企业通过将成本转嫁为利润率,上调了自身的利润率,从而推高了价格。这种策略使得企业在通胀的背景下合理化了价格上涨,也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这些高价。
值得关注的是,工资负增长对当前的通胀影响有限。与上世纪70年代的“工资-价格”螺旋不同,此次的通胀并未引发持续的工资上涨与物价上涨的恶性循环。即便在工资负增长的情况下,通胀依然持续,消费者需求依然旺盛。通过观察美国餐饮业,可以了解到工资在此次通胀中的角色:自2019年底以来,服务业的平均收入虽有增长,但员工人数下降超过5%,意味着企业需要向更少的员工支付更多的工资。餐厅和酒店的价格涨幅远高于工资成本的上涨。
尽管面临负的实际工资增长,消费者仍在继续消费。疫情后的消费者更愿意通过借贷来抵消工资负增长带来的压力。这种消费心理使得企业有信心提高价格,即使这些增速远高于成本增速。消费者的强劲资产负债表和储蓄水平,为企业提高定价提供了信心。据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报道,美国消费者的储蓄水平依然十分强劲,这种现金充裕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率会持续更长时间。
Donovan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企业利用各种理由证明价格上涨的合理性,实际上却是为了扩张其利润率。在全球消费巨头联合利华的三季报中,尽管成本不断上涨,但通过提价转移给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依然强劲。
在这种非传统的通胀环境下,高失业率和低工资并非唯一的降通胀方法。虽然失业率的上升和工资的降低可能会削弱需求和挤压利润率,但如果通胀的根源在于企业的高利润率,那么政策应有更多途径来降低通货膨胀。
美联储面临着复杂的通胀挑战。而消费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博弈将持续进行,未来通胀走势仍需紧密关注。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更多财经资讯请下载APP查看。